各学院、各单位:
根据学校《关于组织申报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师政科技〔2013〕6号)工作安排,经各学院申报、学校学术委员会对申报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答辩评审,决定认定“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10个协同创新平台为我校第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现给予公布(认定名单见附件)。
各协同创新中心要围绕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协同创新共建单位的深度合作,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使我校的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广西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为申请认定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奠定扎实基础。
附件:第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
广 西 师 范 大 学
附件
第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
序号 | 协同中心名称 | 中心类型 | 依托学院 | 协同共建单位 |
1 | 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科学前沿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西桂林正翰辐照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研究室)、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2 | 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行业产业 | 化学化工学院 | 中国铝业公司郑州研究院绿色冶金研究所、中大业翔先进能源技术转移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所、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益佳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联合金陶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盈科技有限公司、桂林九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3 | 西南民族药 协同创新中心 | 区域发展 | 化学化工学院 |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药用植物园、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4 | 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 创新中心 | 区域发展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瀚特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5 | 教师教育协同创新 中心 | 区域发展 | 教师教育学院 | 广西教育厅、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教师培训中心、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华东师大教科院、贺州学院、钦州学院、柳州市教育局、南宁市教育局、来宾市教育局、柳州高中 |
6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区域发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广西社会科学院、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
7 | 桂学研究协同创新 中心 | 文化传承 | 文学院 |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桂学研究会、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玉林师范学院 |
8 | 泛北部湾区域研究 协同中心 | 文化传承 |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钦州学院、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 |
9 | 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 文化传承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广西博物馆、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文化厅、广西旅游局 |
10 | 广西地方法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 文化传承 | 法学院 |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广西区高级人民法院、广西区人民检察院、广西区律师协会、桂林市人民检察院、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广西区司法厅、广西区知识产权局、桂林市司法局、桂林市法制办公室 |